本网评论员 沈素芬
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”,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,“七夕”被认为是“中国的情人节”。近几年,七夕“甜蜜经济”热度攀升,人们的过节方式从传统的购买玫瑰、巧克力、烛光晚餐、化妆品,走向体验式旅游、节日婚礼、相亲派对、主题旅游等更丰富的模式。节日氛围红红火火,也让传统“七夕节”在新时代演绎了新的发展内涵。
据媒体报道,近一个月以来,“七夕”热度指数累计增幅523.6%、酒店预订暴涨近300%、七夕档预售票房超1.5亿,这些现象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张力,也说明“七夕”这一古老节日不仅没有落伍,反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。
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对文化的传承。两千多年来,人民群众将对牛郎勤劳、织女忠贞的崇尚,和对美好爱情、幸福家庭的梦想,通过七夕的民俗、传说,诗词歌赋,表达和传承下来。经由古诗文的学习、节日仪式感的养成,一代代接续下来,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七夕文化,铸就了七夕底蕴深厚的文化美。
旺盛的生命力也有赖于对文化内涵的创新宣扬。民俗“网红”李子柒,借助互联网短视频,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、一箪食一瓢饮的方式,让世界爱上中式生活之美。与其他“美食博主”不同,她通过展示砍甘蔗、摘莲藕、种棉花、制糕点的事件过程,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意蕴之美。如果说文化的传承是“润无细无声”般的渗透,那么文化的创新宣扬可以说是运用新形式,让古树发新芽。
近年来,人们利用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相加,也造就了美妙的“化学反应”。端午期间网上摘粽叶、自助配香包、清明网上祭英烈等活动风靡网络,让古老节日实现了与“数字化”浪潮的完美结合。这些现象在启示我们:民俗只有在传统的根脉中、意识的流变中不断注入时代性,才能不断获得精神内涵的丰富。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,需以文化兴盛为支撑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而唯有不断创新,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;唯有顺应并引领时代潮流,才能让中华文化被世界接纳和喜爱、让中国的软实力更具长久的影响力、感染力和穿透力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-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-20231273 -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鄂)字第00011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-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(鄂)字3号 -
营业执照
鄂ICP备 1300057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
男人右眉毛里有痣代表什么 | 梦见吃西瓜是什么征兆 | 妊娠阴性是什么意思 | 如厕什么意思 | 小便分叉是什么原因男 |
董事长是什么职位 | 水垢是什么 | 一物降一物前面一句是什么 | 金脸银脸代表什么人物 | 蛔虫属于什么动物 |
柔式按摩是什么意思 | 一个金字旁一个各念什么 | 杨桃什么味道 | 云南有什么好吃的 | 荔枝什么人不能吃 |
米索前列醇片是什么药 | 球蛋白是什么 | 三点水的字有什么 | 胃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| 甘甜的什么 |
什么是用户名hcv7jop6ns5r.cn | 为什么直系亲属不能输血hcv9jop2ns3r.cn | 红色配什么颜色好看hcv9jop6ns6r.cn | 骨癌什么症状sanhestory.com | 盥洗室什么意思hcv9jop3ns6r.cn |
容易受惊吓是什么原因yanzhenzixun.com | 盆腔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hcv7jop9ns8r.cn | c罗为什么不结婚hcv9jop5ns0r.cn | 水银是什么东西hcv9jop4ns4r.cn | 古早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9r.cn |
看走眼是什么意思tiangongnft.com | 癃闭是什么意思hcv9jop5ns8r.cn | 数字7五行属什么hcv9jop4ns0r.cn | 母胎单身什么意思hcv8jop6ns6r.cn | 甲亢挂什么科hcv7jop9ns2r.cn |
蚂蝗长什么样hcv9jop0ns0r.cn | 寻麻疹不能吃什么hcv9jop7ns4r.cn | 包皮手术后吃什么伤口愈合快hcv8jop4ns6r.cn | 睡前吃香蕉有什么好处hcv9jop3ns2r.cn | 长水泡是什么原因hlguo.com |